close

晉緯的《論語》學堂,最近來到了「為政篇」的「問孝」系列。

連續四章的「問孝」主題,讓晉緯對孔子這個偉大的老師不禁產生了一些疑惑。

晉緯問:「媽媽,為什麼孔子的四個學生問孔子同一個問題-什麼是孝道,孔子給了四個不一樣的答案?」

我說:「你記得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嗎?」

「因材施教。」晉緯回答。

「對,沒錯。那你說說看什麼是因材施教?」我問。

「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特質和個性,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導他們。」

「對,你說對了,這就是孔子這個老師最偉大和最厲害的地方。你想想看,孔子有三千個學生,居然還可以去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特質和個性,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回答同一個問題,他是不是很厲害?」

晉緯說:「對耶!」

我把晉緯讀的那本《論語》拿來,翻開「問孝」系列,和晉緯一起閱讀。

我問晉緯:「你看,孟懿子問孝,孔子怎麼回答他?」

「孔子說:『無違。』」

「『無違』是什麼意思?」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說對待父母,不管是活著還是死了,都不要違背禮節的意思。」

我再問:「那孟武伯問孝,孔子怎麼回答他?」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子女生病,所以做子女的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我接著問:「那子游問孝,孔子怎麼回答他?」

「孔子說:『能養和能敬。』」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如果只做到養父母,就和養狗和養馬沒有什麼區別,所以除了要能養父母,還要做到能尊敬父母,才算孝順。」

我繼續問:「那子夏問孝,孔子怎麼回答他?」

「孔子說:『色難。』」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面對父母要和顏悅色,除了一般的『有事,弟子服其勞』和『有酒食,先生饌』這些事要做到,還要做到和顏悅色的對待父母,才算是孝道。」

最後,我給晉緯一個結論:

「所以,你看,孔子真是一個厲害的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看這個學生缺少什麼,就給他什麼。可能孟懿子不注重禮節,孔子就叫他要注重禮節。可能孟武伯常常生病,或是常常受傷,孔子就叫他要保重身體。可能子游很有錢,養父母沒有問題,但沒有注意到尊敬這件事,孔子就叫他要尊敬父母。可能子夏很勤勞,家裡有事情,會趕快去做,有好酒好肉,會第一個想到父母,給父母吃喝,但是他可能不愛笑,常常擺臭臉給父母看,所以孔子就叫他要和顏悅色,要給父母好臉色看。」

晉緯說:「原來是這樣,妳說得有道理耶!」

我說:「是孔子說得有道理,我只是幫他闡述他的教育理念給你聽。」

然後,我拋出一個問題讓晉緯去思考:「你想想看,如果是你去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會如何回答你?」

晉緯說:「嗯------,我來想想看我缺了什麼喔,---------------。」

(晉緯長大了,所以關於接下來這個部分的親子討論,就不公開了。)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論語
    全站熱搜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