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要寶寶好帶及有好情緒,就從寶寶的語言發展著手 - 從采邑的第一次語言爆發期談起】

采邑目前十一個月大了。自從采邑在九個月大時比出第一個嬰兒手語,自己感覺到語言的實用性及趣味性之後,就開始對嬰兒手語及口語的學習很有興趣,每天努力的學說話及學比手畫腳。於是,在采邑九個月大開始,進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語言爆發期。

從九個月到十一個月的這兩個月期間,語言發展的內容為:

口語:會說「媽媽」、「采邑」、「哥哥」、「姊姊」、「愛葳」、「阿嬤」、「爺爺」、「舅舅」、「bye-bye」、「電燈」、「晚安」、「花」、「刀子」、「鴨子」、「打開」、「娃娃」、「寶寶」、「這個」、「這裡」、「這本」、「吃」、「爬爬爬」、「跳跳跳」、「嗚哇」。

嬰兒手語:會比「ㄋㄟㄋㄟ」、「吃」、「喝水」、「換尿布」、「看書」、「洗澡」、「褲子」、「衣服」、「晚安」、「早安」、「bye-bye」、「好棒」、「球」、「打開」、「餅乾」、「鞋子」、「刀子」、「鴨子」、「蘋果」、「香蕉」、「鳳梨」、「葡萄」、「水蜜桃」、「草莓」、「橘子」、「熊」、「大象」、「電燈」、「還要」、「花」、「寶寶」、「喝水」。

我育有三個孩子,有趣的是,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內容及速度都不一樣。老大晉緯,在第一次語言爆發期(開始願意說話或願意比嬰兒手語),嬰兒手語的發展勝於口語的發展;老二愛葳,在第一次語言爆發期,口語的發展勝於嬰兒手語的發展;老三采邑,在第一次語言爆發期,口語發展與嬰兒手語發展的內容及速度是並駕齊驅,願意開口說話也樂於比出嬰兒手語的。

上星期,晉緯與愛葳的體操課下課後,當所有的家長都忙於小孩的換衣服、吹頭髮、喝水、吃東西、穿鞋子等生理需求的照顧時,有的是一位家長顧著一個小孩、有的是兩位家長顧著一個孩子、有的是一位家長顧著兩個孩子、有的是兩位家長顧著兩個孩子,只有我是一個人不慌不忙的顧著三個孩子。在我們一家收拾好要離開時,體操教練過來跟我聊天,說:「我看妳都不會手忙腳亂耶!還好妳們家的孩子都很乖,不然看妳一個人要怎麼帶喔!」蔡教練育有兩個孩子,他的老大和我的老大晉緯年紀相仿,老二和我的老二愛葳是同年同月出生的,所以我們經常聊育兒經,他說他的爸爸經,我說我的媽媽經。我對蔡教練說:「是啊!還好他們都很乖,不然我就沒辦法一個人帶三個孩子出門了。」

前不久,我與小樺老師聊到關於孩子發展的問題,從語言發展聊到情緒發展。在聊天過程中,由於小樺老師見多識廣,閱孩子無數,說了一些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奇怪的孩子的案例給我聽。我之所以會覺得不可思議,是因為那些事情在我家的小孩身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小樺老師說我家的孩子都太正常了,都很好帶,這也算是另一種的不可思議吧!

蔡教練和小樺老師,都覺得我家的孩子乖」、「好帶」。其實,我自己的感受是這樣的,我覺得孩子(尤其是寶寶)的語言發展和情緒發展有絕對密切的關係,倘若寶寶語言發展的速度愈早、內容愈佳,就愈能和大人溝通,情緒也愈能透過語言抒發出來,一個能與別人溝通、懂得用語言表達情緒的寶寶一定是好帶、不會鬧脾氣的。

以采邑為例,她現在十一個月大,已經聽得懂人話,有需求時知道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去索取,因為她知道不管是使用口語或嬰兒手語都行得通,家人都會對她的表達有所回應(她身旁的媽媽、哥哥和姐姐都會使用嬰兒手語),因此,這樣的孩子自然比較不會鬧脾氣。

所以,排除先天性異常的孩子無法有正常的語言發展和情緒發展,想要孩子好帶及有好情緒,不妨就從寶寶時期的語言發展開始著手吧!我從來都不認為,一歲前的寶寶是懵懂無知、什麼都不用教的。在孩子的寶寶時期,媽媽對他們的語言發展(包括口語及嬰兒手語)努力的愈多,他們絕對會回饋給媽媽更多、讓媽媽愈來愈好帶他們的。

arrow
arrow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