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將近晚上九點半,體操課下課,晉緯與體操課同學一行人,個個氣喘吁吁、疲憊不堪的走出體操館。正常的體操訓練時間是三個小時,但是能正常在八點半下課的次數不多,接近九點下課是常有的事。而前天,這群體操小朋友,練習了將近四個小時的體操,老師才放人。

晉緯出了體操館,我問他:「今天怎麼這麼晚才下課?」他一邊喝水一邊說:「每次都這樣啊!只要有人掉下來或沒做完,全部的人就要重做,每次我都要陪別人一直重做。」

我想著:「難怪!今天全部的小朋友在單槓區吊單槓吊了這麼久,原來就是一直在『重做』啊!」

由於晉緯向我抱怨這個「陪別人重做」的問題抱怨了很多次,我始終無法給晉緯一個合理的解釋,以至於他的內心一直無法接受這件事,於是,我決定去向老師請教這個問題。

我開門見山的問老師:「老師,請問:『每個小朋友的年紀不同、體能狀況也不同,要求每個小朋友做到同樣的體能訓練標準,例如今天吊單槓一次要吊兩分鐘,有一個人一直掉下來,無法吊足兩分鐘的單槓,老師就要求全部的人一再的重做,這樣的訓練方式是否合理?』」

老師回答:「沒錯!每個小朋友的體能狀況的確不同,但是我們不會拿體能最好的小朋友的標準來當統一訓練的標準,我們一定是拿體能最差的小朋友的標準來當統一訓練的標準。所以,如果連這個最低的標準都有人做不到時,顯現出來的問題,就不是要求合理不合理的問題,而是他為什麼做不到的問題。」

「既然是最低的標準?應該每個人都做得到啊!為什麼時常有人做不到?根據老師的觀察,問題在哪裡?」我感到狐疑的問老師。

「有些人做得到,卻不願意撐下去,故意要放棄,這是他們心態上的問題。」老師給了我這個起人疑竇的答案。

心態上的問題?是缺少了一份自信心與堅持力,不相信自己做得到而放棄?還是這是一種對老師所安排的繁重體能訓練的無言的抗議?當我心裡正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拋給我另一個關於晉緯的應該要切身反省的問題:

「其實,當老師給學生這種他們認為不合理的訓練的時候,最能夠看得出來,這個團隊的向心力是怎麼樣的狀況。如果每一次隊友做不到時,大家就責怪他害大家重做,這個團隊的向心力絕對會愈來愈弱。當我們在做團隊訓練時,有時候,的確會用一些不合理的訓練方式,來培養團隊精神。因為我們不要培養個人主義,我們要的是團隊精神,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當隊友做不到時,大家可以鼓勵他、幫他加油,給他正面的聲音,幫助他提升自己的能量,而不是給他負面的聲音,讓他愈來愈想放棄,這是我們要教育學生的事。」

老師給我這個家長這段教訓的話,讓我頓悟:做為一個家長,當孩子在向我抱怨體操訓練的不合理的要求時,應該如何回應孩子並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態度。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的確,在運動員的養成過程,訓練,能增強運動員的身體強度,而磨練,能增強運動員的心理強度。當每個選手的身體強度相若時,能夠決斷勝負的,唯有心理強度。

晉緯是一個事事要求「道理」的孩子,之前,對於這種「不合理要求」的體操訓練模式,我始終無法給晉緯一個合理的解釋,以至於他的內心一直無法接受這件事。當天,在我將這番與老師的對話原原本本的說給晉緯聽之後,他終於開心的接受了這個道理,也向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誠心誠意接受老師的任何訓練,也要努力幫助隊友,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提升團體的向心力。

體操隊隊友東炫的媽媽說了一句深得我心的話:「這年頭,要到哪裡去找苦來給小孩吃?」這句話說得太好!這世代的孩子們個個吃不了苦,就因為找不到苦給他們吃。如今,我們的孩子有苦可以吃,有地方可以磨練心志,這種機會,等同於中了樂透啦!(「中樂透」一詞也是東炫媽媽說的話,東炫媽媽很會說富有哲理的話,我非常愛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