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當了快四年獨生子的老大晉緯來說,老二愛葳是一個令他又愛又恨的妹妹。

曾經獨享了四年媽媽愛的晉緯,對於老二愛葳這位不速之客的出現,曾說過一些讓媽媽我聽了為之鼻酸的話:

「媽媽,以前妳都全心全意照顧我,現在還要照顧妹妹,再也無法全心全意照顧我,我好想回到過去!」

「媽媽,為什麼妳還要生妹妹,妳知道嗎?妳做這樣的決定,不只害了我,也害了妹妹,因為我現在只得到妳一半的愛,妹妹也只得到妳一半的愛,妳無法同時給兩人全部的愛!」

的確,在晉緯生命的前四年,媽媽是全心全意愛他及照顧他的:每天唸四個小時的故事給他聽、玩遊戲時全程陪玩、常常陪他泡澡、去大安森林公園玩沙時從頭到尾都陪他泡在沙坑裡挖沙堆沙、每天陪他聊天聽CD入睡、讓他常常粘在我身上玩無尾熊抱抱的遊戲。

有了妹妹之後,媽媽對於許多事情都力不從心了:每天最多只能唸兩個小時的故事、玩遊戲時多半是他自己獨玩、偶爾才能陪泡澡、去大安森林公園玩沙時因為媽媽要在沙坑外照顧妹妹再也無法進去陪玩、無法每天陪他聊天聽CD入睡、媽媽抱妹妹時如果他跳到媽媽身上媽媽就會立刻大喊:「晉緯,下去!你壓到妹妹了!」

雖然媽媽被妹妹瓜分了一半,兄妹倆也常常吵架,然而,有時看到晉緯對愛葳自然而生的疼愛之情,又覺得他是打從心裡愛這個妹妹的,例如:每天早上起床都會摸摸妹妹說:「妹妹,早安!」一聽到妹妹在房間睡醒發出的聲音就立刻說:「妹妹睡醒了,我進去看她!」常常抱著妹妹親妹妹的小臉說:「妹妹,我愛妳!」和媽媽妹妹三人一起出門時若媽媽要上廁所會主動說:「媽媽,妳進去上廁所沒關係,我會在門口保護妹妹。」媽媽開車時會在後座一口一口餵妹妹吃東西。

每當阿公阿嬤看到哥哥和妹妹吵架,都會生氣地說:「哥哥都不讓妹妹!」「哥哥都欺負妹妹!」「哥哥都搶妹妹的東西!」---------,但我明白把這些事情套在「哥哥」和「妹妹」的框架中,對晉緯而言太沉重了。因為他們是兄妹,也是朋友,既然是朋友,和朋友互動時會發生的所有喜怒哀樂的事情,在兄妹身上就更會發生。所以,兄妹吵架時,我只會針對事情的對錯加以分析,並不會把「哥哥」和「妹妹」的頭銜加入話中說諸如此類的話:「哥哥應該讓妹妹!」「哥哥不能欺負妹妹!」「哥哥不能搶妹妹的東西!」。我都把兩人放在同樣的地位對待,說:「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跟她分享你的東西,但是如果你不想跟她分享的東西,就不要讓她看到,因為小寶寶還不會忍耐,看到你手上的東西就會想要搶,小寶寶的這種行為是正常的,我會慢慢教她。」「好朋友會吵架是正常的,但是吵完架後要冷靜想一想,如果這件事是你不對就要去道歉,雖然妹妹還小,可能聽不懂你的道歉,但是你還是必須真心誠意去向她道歉,跟她說清楚為什麼你要向她道歉。」通常晉緯都可以接受我的說法,而阿公阿嬤的「哥哥妹妹大道理」,通常都只會讓他越聽越生氣,因為他聽不到其中真正的道理,只聽到「偏心的道理」。

手足之情就是如此經由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愛恨情仇、日積月累出來的,每家都一樣,然而父母長輩的言語行為還是會造就「愛多於恨的手足情」或是「恨多於愛的手足情」,不可不慎喔!

對於晉緯的「媽媽從全心全意對他的愛到只剩下一半的愛」的理論,我不厭其煩地對他說:「妹妹是我送給你最特別的禮物,以後爸爸媽媽死了,不能再陪你了,還有妹妹會陪你,所以媽媽除了照顧你,也要照顧好妹妹,讓你擁有這個禮物一輩子。」每次聽到我這樣說,他就會笑笑說:「媽媽,謝謝妳送我這個禮物!這樣我以後就不會孤單了,沒關係,妳給我一半的愛就好了,另外一半的愛我要送給妹妹!」這段對話我們說過好幾次了,孩子會經由和父母重複性的對話和動作來驗證父母對他的愛以得到安全感,父母不要覺得煩,孩子是在向你索愛呢!因為他流失了一些你的愛,間接地也無法去愛他的手足了,趕快補滿愛,多出來的愛他一定會豪不吝嗇、大大方方送給手足的。

arrow
arrow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