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日與朋友一同帶小孩出門。我兩個,四歲和一歲,她一個,六個月。

我們很久沒見面了,因為生了小孩後,她一直無法一個人帶小孩出門,一直覺得一個人帶小孩出門是辦不到的事,這次好不容易終於願意跨出這一步了。

一見面,我著實嚇了一跳,因為我看見一個身材瘦弱的媽媽揹著一個身型狀碩的寶寶,這畫面不太協調,媽媽彷彿快要負荷不了。等到朋友安坐下來,她六個月大的男寶寶和我12個月大的女寶寶相見歡之後,一瞬間,姊弟彷彿變成了兄妹,因為體型差了一倍。之前,就常常在電話中聽朋友說寶寶很會喝奶的事,這次親眼看見後,令我不得不佩服朋友餵養小孩的功力。

朋友的寶寶的確很會喝奶,三個小時內喝掉兩瓶牛奶,份量也都不少,但更令我驚訝的是媽媽的餵食方法。當朋友要餵第二瓶牛奶時,因為我見寶寶心情愉快,並無飢餓的哭鬧情緒,離上一瓶牛奶也才三個小時,遂問:「他餓了嗎?他沒有哭啊!」朋友表示:第一,寶寶上一瓶牛奶沒有喝完,擔心他很快又餓了。第二,她從來就不會讓寶寶餓到哭才餵,她的寶寶好像也沒有餓到哭的經驗,反正只要餵食的時間一到她就餵,並不會考慮寶寶餓不餓,而且會一直餵、餵到完為止。由於是採用"定時定量法"餵食,其實她也不太會分辨寶寶的感覺,不太清楚寶寶哭是因為餓了、累了、還是尿布濕了等等。

朋友是一個"擔心型"媽媽。在我們見面的幾小時內,除了一直擔心寶寶餓,還頻頻提到寶寶吃副食品的事情。由於她才剛開始餵食副食品,寶寶接受度不高,擔心寶寶不愛吃副食品,於是問了我很多有關副食品的問題。其實我一直安撫她:「寶寶長得這麼壯,真的不用擔心,吃副食品的事要慢慢來,每個寶寶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本來就不一樣,要給寶寶一些適應的時間,順其自然吧!」

朋友不只爲寶寶"吃"的問題"勞心勞力","睡"的問題也被寶寶折騰得"心力交瘁"。同樣出門在外,我把寶寶用包覆式的揹巾揹起來,用揹巾蓋住頭,可隔絕光線,讓寶寶窩在媽媽懷裡,不到五分鐘就睡著了,一睡40分鐘。朋友的寶寶明明就累了,朋友用裸露式的揹袋揹起來,寶寶左顧右看就是睡不著,媽媽一坐下就哭,一定要媽媽站起來搖來搖去加唱歌才肯,折騰媽媽半個小時後,才肯稍稍睡個十分鐘。我忍不住問了朋友:「他要怎樣才肯睡?」朋友的回答令我感到一陣驚訝:「他要躺在家裡的搖籃,我一邊搖他一邊唱歌給他聽,他才肯睡。」哇!這樣伺候小孩喔!我還沒這樣做過耶!我不禁說:「妳也太"搞剛"了吧!」不只這樣,爲了寶寶的睡眠品質著想,朋友家裡的電話線都是拔掉的狀態,只能用手機連絡,講電話也都是用悄悄話的音量說話,只要寶寶在睡覺,一律靜悄悄,世界都為了寶寶而靜止了。

小寶寶的世界很單純,前半年的生活重點就是"吃"和"睡",換句話說,在生命的前半年,是用"吃"和"睡"來認識這個世界、定義這個世界、控制這個世界。而他的世界,就是照顧者,照顧者就是他的世界。(以下用"媽媽"來代表照顧者)

這段時間,媽媽對這兩件事的做法,會影響小寶寶的個性、對媽媽的看法,以及形成媽媽和寶寶的溝通模式。

"吃",是一種本能。寶寶對於"吃"這件事,有自己的感覺、生理節奏和表達方式。餓了會有飢餓感,會要東西吃;飽了會有飽足感,會拒絕食物。再小的寶寶都懂得用哭來表達飢餓感,用轉頭或吐舌頭來表達不想再吃。我常常覺得,對於"吃"這件事,媽媽不如用自己的感覺來想一想寶寶的感受吧!如果媽媽自己每三個小時或每四個小時就被強迫進食,不管餓不餓、想不想吃,都一定被塞東西到嘴巴裡。如果餓了也沒東西吃,因為時間還沒到不能吃;不餓也得吃,因為時間到了就得吃,不吃完還不饒你。妳喜歡這種違反人性的進食感覺和氣氛嗎?如果是這種餵食法,寶寶就學不會或者說根本就不想對媽媽表達感覺,因為媽媽是用"訓練法"( "定時定量法")而不是"感覺反應法"餵食寶寶。一旦媽媽在意的是"時間"而不是"寶寶的感覺",媽媽對寶寶的"吃食感覺"冷漠以對,所以寶寶也會漸漸忽略"感覺表達"這件事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媽媽和寶寶最初的溝通基礎就會訊號微弱,彼此的信任感就會無法建立。

反之,"睡"這件事,並非只與寶寶自身感覺有關。寶寶能否入眠、入眠品質的優劣,與自己的感覺、週遭人事物環境給他的感覺、以及媽媽給他的感覺都有關係。因此,"寶寶的睡"可說是"社會化"的入階課程,媽媽應該藉由"睡"這件事來訓練寶寶與外界的和諧關係,以及建立寶寶生活規範的基本概念。如果媽媽讓寶寶的"睡"變成一件非常複雜難搞的事,要哄個不停、要搖個不停、要唱個不停、一定要睡在家裡的床上、一定要躺某一個枕頭、一定要蓋某一件被子、一定要刻意製造一個無聲的環境,媽媽和寶寶都有這麼多"原則"的話,這無疑是害了寶寶。因為媽媽已經把寶寶訓練成超級敏感、無法適應外在環境的寶寶;讓寶寶無法融入環境之中、無法與外界保持和諧關係;讓寶寶從小就習慣讓別人和環境來配合他,而沒有讓他學習如何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和配合別人。

寶寶的"吃"是他自身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不要強迫及控制他,相信他自己對飢餓與飽足的感覺,妳信任他,他就會信任妳。反之,寶寶的"睡"與環境和別人息息相關,是社會化的一部分,正確的"人我關係"觀念的建立就是從這件事做起,要讓他學習如何去適應環境、配合別人,而不是讓他感覺"唯我獨尊"。

如果寶寶會說話,一定想跟媽媽說:「媽媽,放輕鬆吧!妳放輕鬆,我才能放輕鬆。」

帶小孩和教養小孩都要放輕鬆,緊張型的媽媽擔心過多和原則太多,會帶出和媽媽一樣緊張、敏感的小孩;放輕鬆的媽媽才能帶出輕鬆自在、適應力強、到哪裡都如魚得水悠然自得的小孩。

arrow
arrow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