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晚間,在古典音樂課下課後,我與晉緯和愛葳從士林返回新店的路上,我忍不住對他們說:
「我覺得我們好幸福喔!我們每個禮拜能來上一次劉老師的古典音樂課,能聽到這麼多好聽的古典音樂,又有音樂老師幫我們導聆樂曲,告訴我們這麼多音樂故事,和教我們這麼多專業音樂知識,讓我們的精神生活這麼豐富,這真是一個很大的恩典。」
「是啊!我們真幸福!我要感謝劉老師幫我上這麼棒的課,也要感謝媽媽每個禮拜帶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上課。」晉緯說。
接著,我與孩子們一路聊著這幾年我帶領他們進入古典音樂的領域的點滴過程。瞬間,大家的回憶不斷湧上心頭,搶著分享他們想到的事。我一邊開車,孩子們一邊嘰嘰呱呱說著:
「有一次,我們去愛樂電台買古典音樂的CD,電台的人對我們好好,我們要離開時,好多人出來送我們。」
「我們去看莫札特的《魔笛》到底看幾遍了?有七、八遍了吧?有一次,為了看《魔笛》,媽媽還特地帶我們去高雄看,還住在旅館,順便去高雄玩兩天。」
「還有一次,為了聽馬勒的《復活》交響曲,媽媽開車帶我們三個去台南聽音樂會,聽完音樂會已經很晚,大家都肚子餓了,我們就去吃路邊清粥小菜的宵夜。後來媽媽開車回台北,一直打瞌睡,乾脆跑去高速公路的休息站睡覺,我們四個人就在車上睡了一夜。」
「對對對,我們第一次在車上過夜,就是因為去聽馬勒的《復活》聽到沒辦法回家,好特別的經驗喔,哈哈哈哈哈--------」
~如何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
我與孩子去上古典音樂課,到現在已有一年的時間。原本,古典音樂就是我家每天必聽的音樂,也是孩子喜歡的音樂類型,但喜歡的程度,尚未達到愛不釋手和聽得懂的程度,因為,以前,我們的專業音樂知識及樂曲的背景知識不夠豐富,無法聆聽出古典樂曲的曲式及內涵。在上了一年的古典音樂課之後,一方面,音樂知識快速累積,另一方面,樂曲聆聽的範圍廣度也快速擴張,這兩項弱點補強之後,讓我們現在已經聽得懂古典樂曲的奧秘,古典音樂也一躍成為孩子最愛的音樂類型。現在,我家的晉緯,已經儼然成為一位小小古典音樂通了。
古典音樂,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種容易親近的音樂類型,因為它很深奧,很多大人自己都聽不懂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聆賞了,更遑論引領自己的孩子踏入這個領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信念是,只要有心去引導與教育,想要教會什麼課題,都不是困難的事。何況現今的社會資源這麼豐富,只要懂得尋找資源並善加利用資源,要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絕對絕對不是難事。
我與一般的媽媽一樣,並不是學音樂出身的,像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原本對古典音樂僅止於介於一竅不通到一知半解程度的媽媽,這幾年下來,是如何引領孩子進入古典音樂的領域,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我的意思是,讓孩子成為「愛樂者」而非「演奏者」,我想把我這幾年的自身經驗紀錄下來。
~開始聽古典音樂的機緣~
聽古典音樂的機緣是這麼來的。在幾年前的一次偶然裡,我在尋找廣播頻道的過程中,無意中找到台北愛樂電台,那時聽到的節目是彭廣林先生的《什麼是音樂》,從這個節目開始,我每天收聽台北愛樂電台的古典音樂節目。由於之前自己一直為憂鬱症所苦,聆聽古典音樂不久後,我發現這是讓我能夠紓解壓力、改善憂鬱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就繼續保持這個習慣-每天聽古典音樂。
~把收音機定頻在FM 99.7~
話說,找到這個專門播放古典音樂的台北愛樂電台(FM 99.7),以及《什麼是音樂》這個節目,讓我非常驚喜,因為,在十幾年前的某段時間裡,我就曾固定收聽過這個節目。沒想到經過了十幾年,這個電台還在,這個節目也還在,而主持人彭廣林也仍在這個節目裡。那時,我像找到老朋友一樣的開心,一聽到就著迷不已。從此以後每天聽,聽到愛不釋手,後來索性把收音機定頻在FM 99.7,再也沒變換過頻道。
~聽廣播是隨機式的聽樂模式~
由於廣播電台的聽樂模式,是你無法選擇要聽的曲目及內容,只能隨機式的收聽。每天打開收音機,電台DJ現在播放什麼樂曲或講什麼內容,你就跟著聽,即使樂曲已經播到一半,你也只能聽一半。因此,常常感覺有遺珠之憾,「哎呀!怎麼現在才聽到這首曲子,真可惜,已經快播完了。」
~聽CD是條理式的聽樂模式~
於是,漸漸的,我想從「隨機式」的聽樂模式,轉變成「條理式」的聽樂模式,也就是不想再別人放什麼給我聽,我就聽什麼,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有條有理、循序漸進的,按照古典音樂的世代派別(從巴洛克樂派時期、古典樂派時期、浪漫樂派時期到國民樂派時期),或依照樂曲形式(交響樂、協奏曲、獨奏曲等等),來聽古典音樂。
所以,除了每天聽台北愛樂電台,我也開始翻找家裡現有的古典音樂CD。我找到我十幾年前購買的,但放置很久沒再聽的一套古典音樂CD--金革唱片出版的《Classic Music for Centuries》(世紀古典之最)。我從這套CD開始,有條有理、循序漸進的,聆聽古典音樂。
~孩子跟著媽媽聽古典音樂~
有兩句教養上的話是很經典無誤的:第一、言教,不如身教。第二、當你把孩子放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孩子就學到什麼並變成什麼樣子。在我開始大量的聆聽古典音樂的同時,孩子就跟著媽媽,一起聽媽媽的音樂。當我在孩子還小,尚未接觸到其它音樂形式例如搖滾樂、流行歌曲等等,就把古典音樂自然的融入在生活裡,孩子們聽習慣了這種音樂,耳朵就能接受這種音樂模式而不會排斥它。
~孩子的疑問~
當孩子們跟著我大量的聽了一段時間的台北愛樂電台及古典音樂CD之後,他們開始問我很多他們聽到的但不明白的問題,例如:交響曲和協奏曲有什麼不一樣?什麼是樂曲動機?什麼是歌劇?男女聲樂家各有幾種聲音?貝多芬創作了幾首交響曲?莫札特活了幾歲?卡拉揚與阿巴多是誰?為什麼音樂之都是維也納?這些林林總總的有關古典音樂的名詞與問題,都是他們在FM 99.7聽到的,電台主持人很常說到這些東西,但孩子們聽不懂,許多問題我也不會回答。
~進入古典音樂知識面層級~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如果我們只是一知半解式的聆聽古典音樂,沒有專業音樂知識及樂曲背景知識的支持,是無法聽到樂曲的內涵的。因此,為了解決我與孩子們對古典音樂的疑問,我決定從知識面來下手。
~看書~
每次想要增加知識,我第一個想到的方法總是看書。由於我聽台北愛樂電台的彭廣林先生的《什麼是音樂》節目已經聽了一段時間了,很習慣彭先生解說樂曲的方式,所以我首先找來看的書籍就是彭先生的大作-《彭廣林的音樂說法》和《音樂,不只是音樂-認識古典音樂的40堂課》兩本書。
看完後,我又陸續看了焦元溥先生的《樂之本事-古典樂聆賞入門》和《樂來越想》兩本著作,以及楊照先生的《想樂》系列三部曲:
《想樂第一輯-發掘五十首古典音樂的恆久光彩》
《想樂第二輯-聆聽五十首古典音樂的悠揚樂思》
《想樂第三輯-古典的思索》
~聽古典音樂CD~
在孩子們還小時,我給他們聽過《青林繪本音樂之旅》以及《台灣麥克音樂繪本》兩套導聆式古典音樂CD,他們非常喜歡,但那僅止於音樂故事為主,可藉由讓孩子聽到音樂的故事而喜愛音樂,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想知道更多音樂知識及樂理時,就無法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了。
於是,在孩子們聽了台北愛樂電台約莫一年的時間後,我又買了幾套台北愛樂電台的古典音樂CD。之所以會買台北愛樂電台的產品,是因為平常收聽FM 99.7時,常常聽到電台產品的介紹。那時,最先購買的,是孩子們最想要的《音樂精靈圖書館》,以及我最想要的《愛樂寶盒》。這兩套,也是平常電台廣告最常介紹的兩套古典音樂入門產品。
《音樂精靈圖書館》,是專為小朋友製作的,完全以小朋友聽得懂的語言方式來介紹古典音樂的專業知識、歷史及音樂家故事。而《愛樂寶盒》,則是在每首樂曲之前,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導聆作曲者的創作歷程或樂曲的意涵。
聽完這兩套CD後,又陸續聽了幾套古典音樂CD,包括貝多芬、莫札特、蕭邦的樂曲。
~聽音樂會~
與此同時,我開始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從兒童音樂會、親子音樂會開始聽,聽張正傑的親子音樂會、NSO國家交響樂團的親子音樂會、誠品的親子音樂會、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兒童音樂會、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親子音樂會等等適合孩子欣賞的音樂會。
除了音樂會,還帶孩子欣賞適合孩子看的歌劇。最適合孩子看的歌劇,非莫札特的《魔笛》莫屬了。我家孩子特愛看《魔笛》,兩年內,大概看了七、八遍不同單位製作演出的《魔笛》,對《魔笛》的劇情、人物、歌曲熟悉的不得了。他們最愛的人物是壞心腸的夜后,壞心腸的夜后雖然被設定是負面的角色,但她卻是全劇中最會唱歌的人物,因為這個角色是由花腔女高音飾演。夜后所唱的歌-《我心沸騰著地獄般的怒火》,是《魔笛》全劇最好聽的歌,每次看到這個橋段,晉緯就開始興奮的提醒愛葳和采邑:「注意聽!注意聽!她要唱那首歌了!」真是有趣。
大約聽了一年的兒童音樂會之後,我開始帶著晉緯去聽我自己想聽的大人的音樂會。漸漸的,晉緯成為我聽音樂會的好夥伴,也能聽得懂大人的音樂會。例如去年的跨年夜,晉緯與我在國家音樂廳欣賞國家交響樂團的「仲夏夜之夢」,看完後在國家音樂廳與全部音樂家和觀眾一起在國家音樂廳裡倒數跨年,跨完年還有跨年夜派對,這個新年音樂會的難得經驗,必定是晉緯與我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上古典音樂課~
從去年開始,我帶著晉緯去上古典音樂課。一年來,我們上過的課程,有彭廣林老師在敦南誠品的古典音樂,有呂岱衛老師在夜鶯講堂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與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根指環》,有林伯杰老師在台安醫院的愛樂通史,還有劉岠渭老師在台安醫院的浪漫樂派,以及劉柏宏老師在中山公民會館和士林聖教會的古典音樂欣賞。
會想上這些課,是因為我與孩子們幾年的古典音樂自學下來,廣播電台也聽了,CD也聽了,書也看了,音樂會也聽了,卻總覺得對於古典音樂欣賞的素養,還只是到達比當初「只摸到皮」的程度還好一點的程度,大概已經「摸到一點肉」了,但還沒有「摸到骨頭」(沒摸透)呀。後來我才理解到,音樂這門學問,非音樂背景出身的我,僅靠我自學古典音樂的程度,是可以帶領孩子們到達「喜歡聽古典音樂」的程度,但卻沒辦法帶領他們到達「深入了解古典音樂」的程度,所以,到了這個尷尬的時期,去找老師上課就是接下來必須要走的路。
於是,我開始去尋找古典音樂課程。很幸運的,我找到的老師,都是超棒的老師,上的課程都非常精彩。雖然每個老師教的都是古典音樂,但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上課內容與講課風格,總能讓我們從不同的面向去認識古典音樂,並吸收古典音樂的精華。
彭廣林老師,是一位人生閱歷豐富的哲學派老師,會將哲學、歷史、文化、人生哲理、社會現象融入古典音樂課程中。上彭老師的課,總覺得如沐春風,啟發我許多人生的省思。
呂岱衛老師,是一位將樂理曲式及樂曲動機解析到百分百精準到位的老師,在呂老師的課上,我學到很多專業的音樂知識理論。
林伯杰老師,是一位很客觀的老師,擅長用科學化的圖表分析音樂歷史及比較音樂家,在林老師科學化的比較分析下,音樂歷史一目瞭然,音樂家的優劣立見。
劉岠渭老師,是一位音樂素養極高的老師,對於每首樂曲,總能一針見血的點出全曲最精華的地方,給我們聽他收藏的最好的版本,並分析為什麼這是全曲最精華的地方,精彩在哪裡,為什麼這個版本是他認為最好的版本,好在哪裡。上劉老師的課,我們總能聽到最好的。
劉柏宏老師,上課最幽默風趣,最擅長用說故事及表演的方式將專業的音樂知識用淺顯易懂的型態演繹出來,讓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我覺得劉老師的想法是,美好悅耳的古典音樂應是屬於平民大眾人人皆可欣賞的,而不是專屬少數有音樂背景的族群的貴族文化,因此,深奧的音樂理論講得再多都不是重點,劉老師在乎的,為是否每個來上他的課的學生都聽懂看懂了;能將古典音樂推廣出去,讓上至八十歲下至五歲的黃髮垂髫都能在他的課堂上愛上古典音樂,才是他最樂見的事。的確,劉老師課堂上的學生年齡層最廣,五歲的愛葳、九歲的晉緯和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們都超愛劉老師。尤其是晉緯和愛葳,把劉老師視為他們的偶像,每個禮拜五都抱著要去看偶像的心情去上課,休息時總圍在劉老師身邊轉呀轉的找老師聊天聊音樂,下課了還捨不得離開,總要邊走出教室邊跟老師一再道別直到看不見老師為止。值得一提的是,劉老師具有小提琴演奏家與指揮家的身分,有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及多年帶領樂團的實務經驗,他擅長從演奏樂器的技巧面以及樂團表演的實務面來切入講解古典音樂,而非僅從學術理論面來教古典音樂,這個方式,讓學生覺得古典音樂是活的、有趣的,而非只是書本上一板一眼的理論知識而已。
~結論~
有一句關於讓孩子接觸古典音樂的話語,讓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也十分認同,那句話是彭廣林老師在他的書上及課堂上,皆說過的話,彭老師說:「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美好的事物及悅耳的聲音,而古典音樂,就是美好的事物及悅耳的聲音。」老師的話說得很有哲理,讓孩子從小就親近古典音樂,讓美好悅耳的古典音樂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成為他們人生的精神食糧,這是再美好不過的事了。
相對於很多家長的做法-用「讓孩子學樂器」的方法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我的想法是:我的孩子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但一定要成為愛樂者,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是從「音樂欣賞」的角度來帶領我的孩子進入古典音樂的領域,讓親子共賞古典音樂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當孩子在愛上古典音樂的數年後,也就是等到他們古典音樂的養分培養得夠多了(樂曲聽多了,知識也累積多了),直到去年,我才開始讓孩子學鋼琴。這一學,不得了,孩子沉溺在其中,常常彈琴彈到不可自拔,已經學鋼琴一年了,他們到現在還是幾乎天天主動練琴,沒有一天說不愛,因為他們對於古典音樂已經很有感覺,覺得古典音樂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古典音樂是讓他們愉悅開心的生活養份與精神食糧。
要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其實不難,只要父母自己也愛下去,讓親子共賞古典音樂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持續的聽,聽久了,古典音樂自然而然就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