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緯媽媽學於2020年5月10日~
學習有四種型態:視覺型、聽覺型、閱讀型、觸覺型。
能夠自我認知是哪一型學習者,能採用最有效益的方式幫助自己學習。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閱讀型學習者,因為我從小對圖片、影片沒什麼感覺,對周遭事物的感受力也很差。
例如,我老公已經剪頭髮兩天,我直到今天才覺得怪怪的問他:「你是不是剪頭髮了?」
「對呀!妳終於發現妳老公剪頭髮了!」他笑著說。
但是,我老公卻和我恰恰相反,他是視覺型學習者。他有細膩的心,擅於分辨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他常常一看到我,就對我說:「妳今天修眉毛了吼?」或者說:「妳今天的唇色不對勁喔!比昨天白,今天生理期來了嗎?」
回到說我自己,從小,我卻對於閱讀文字很有耐心和感到非常著迷。
例如,我喜歡閱讀原著小說勝於電影,我覺得文字的編織裡散發著無限的想像意境。對我來說,看小說(文字)比看電影(圖片、影片)有趣多了。
但是,當我十幾歲開始學外語的時候,(英文與日文),我又發現,在語言的學習上,我非常喜歡聽覺的學習方式。
我也發覺,我有辨認細微語音差異的才能,所以我用大量聽覺刺激的方式學好了我想學的語言。
我的聽覺學語言的方式,就是純粹的聽,不同時看影片,因為我對影片還是沒有感覺,那對我而言反而是一種干擾。
到我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有趣又實際的現象: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擅長的學習方式。
例如,老大晉緯,是觸覺型學習者。他喜歡實際用手操作,每次我買了什麼新的電器用品,當我還在拿著說明書仔細閱讀的時候,晉緯已經用手摸出來和用大腦分解出來這個東西的使用方法了。
老二愛葳,是視覺型學習者。她的視覺接收能力很厲害,對於圖片和環境的變化感受相當強烈,能分辨細膩的視覺變化,所以從小就喜歡畫畫。
老三采邑,是聽覺型學習者。她在一歲前就展現出語言天份,喜歡聽人說話、模仿語言,也擅長分辨語音的差異,所以采邑在一歲多就會說出完整句型的中文,在三個孩子中最快學會說話,而且一學會說話就語音清楚不含糊混沌。之後在學習英文和日文,也能夠立刻掌握和分辨每個語言的不同發音方式,她的聽覺學習能力,相當令我驚訝。
再舉一個例子,我覺得我老公是進化版的視覺型學習者。他對閱讀文字沒有耐心,也不喜歡聽,也不喜歡寫字,甚至不需要親手操作。但他非常喜歡看圖片和影片,只要讓他看個圖片和影片,他就懂了,也了解了,也學會了。他的腦子對於圖片和影片的吸收能量和容量十分驚人,他說他在看圖片和影片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在他的大腦裡面同步進行分解和組合和實驗和操作,所以看完圖片和影片就能夠直接理解和輸出了。
我覺得認知到家裡每個人有不同學習的型態,相當有用,便於讓我與家人溝通並幫助孩子們學習。
你是哪種學習型態的人?你自己知道嗎?
你的家人是哪種學習型態的人?你清楚嗎?
觀察分析看看,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