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常,都是我念書給晉緯聽,最近,晉緯喜歡念書給我聽。真是奇怪的現象!

例如,念書時間到了,我們母子倆一坐好,我把書一拿起來,正要開口念書名的時候,晉緯就搶先念出來。或是,我翻開書頁念著念著的時候,晉緯就接著唸下去。

因此,最近我在念書時間,最常對晉緯說的話是:

「你怎麼會念這些字?」

「是誰教你認這些字的?」

但是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通常回答我:

「不知道。」

後來,我想了又想,不禁覺得莞爾,我怎麼會問他「是誰教你認這些字的?」這樣的問題?因為孩子整天跟我在一起,還沒唸幼稚園,孩子的爸又不在台灣,所以,不是跟我學的,會是跟誰學?

然而,我還是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不常教他認字,我念故事書時,從不用手指著書上的文字念。好像只是在開車時會念一些地名、路名以及商店的招牌給他聽。所以,對於最近他常「念字」給我聽這件事,確實令我驚訝。

其實,我並不喜歡也不熱衷於教孩子認字或念字,因為我一直認為會認字不等於愛看書。

所以,晉緯從小到現在,對於閱讀這件事,我都是以讓他愛聽故事,以及讓他愛看書上的圖畫的這兩個主軸為主,而不是以教他會認字為目標。

因此,當晉緯念書給我聽時,其實我是驚訝於我並沒有教他認那麼多字怎麼他自己就會念了,而非感到開心,也沒有鼓勵他再接再厲念更多字或念更多書給我聽。

繪本故事書的圖畫多麼精緻漂亮,我希望孩子的目光能在圖畫上多停留,欣賞美麗的圖畫。

動物、植物、地理、科學圖書的圖片多麼生動精采,我希望孩子的視線能在圖片上多駐留,觀察生物百態和奇觀美景。

故事內容多麼動人有趣,我希望孩子在讀小學前的媽媽念書時間裡,可以輕輕鬆鬆看著圖畫、全心全意打開耳朵,聽媽媽說故事就好。而不是還要被媽媽的手指頭指著一個個文字的動作干擾看圖畫書的視線,以及拉走孩子聽故事的專注力。

我認為透過大面積的圖畫欣賞和小面積的圖片觀察,並且全心打開耳朵聽故事的方式,會讓孩子的思考力、組織力、想像力、創造力更活絡運作,這種訓練,比起叫孩子做重複性的認字、念字、念書的模仿、記憶式的讀書訓練,哪一種方式會讓孩子愛上書本這個玩意兒,以及愛上看書這件事情,各位家長回想一下自己的求學過程,應該就會恍然大悟了吧!

曾有推銷員來我家裡向我推銷幼兒識字卡片和識字DVD。

推銷員帶來的卡片語詞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到地理,應有盡有。例如,地理卡有義大利、德國、突尼西亞等幾十個國家;國語卡有爸爸、媽媽、爺爺等上百個詞彙;數學卡有1、10、100、1000等等數字。

推銷員驕傲的播放他指導的幾個一歲、兩歲、三歲的幼兒學習識字卡片學有成果的影片給我看,影片中的幼兒一個比一個厲害,個個都會唸幾百張識字卡片。

給我看完影片後,推銷員信心滿滿的問我:

「妳是不是對這種成果感到很心動?」

「妳想不想讓妳的小孩跟影片中的小孩一樣厲害?」

其實我在看影片的過程,只覺得對那些小孩感到很心疼。那些小孩被他們訓練得好像狗一樣,看到一堆堆的卡片就有反應,翻一張卡片就念一個語詞,翻越快就唸越快,越稱讚就念得越起勁。

後來,我只問了推銷員幾個問題就讓他打道回府了。

我問他:「那些小孩知道他們念的那幾百張卡片是什麼意思嗎?」

「你有教他們那些語詞的意義嗎?」

他回答:「現在不用讓他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只要讓他們學認字就好,等他們學會認字後再去看書自然就知道意思了。」

我又問:「那些小孩在學認字的同時喜歡看書嗎?」

他回答:「三歲前的小孩的記憶力特別好,要把握這個階段教他們認大量的字,現在學會認越多字的小孩,以後就會越喜歡看書!所以三歲前只要教會他們認字,三歲後他們自然就會喜歡看書了。」

我繼續問:「他們的父母有唸書給他們聽嗎?」

他揚揚嘴角笑笑說:「這就是我們賣這套識字卡片及DVD的目的。只要教會小孩認字,小孩就可以自己看書,父母就輕鬆了。像妳每天念書給妳的小孩聽,很累,對吧?是不是很想要讓他自己會看書?現在,妳不用再唸書給他聽了,只要用這套識字卡片,教他學會認字,以後妳就輕鬆了。如果妳連教都懶得教,就用這套DVD,只要DVD放下去,叫小孩坐在電視機前面跟著唸就好了。」

我接著問:「會認字是一種技能,愛看書是一種態度。會吃飯就表示愛吃飯嗎?會走路就表示愛走路嗎?會生小孩就表示愛小孩嗎?每個大學生都會認字,就表示每個大學生都愛看書嗎?如果家長自己本身都不愛看書,連陪小孩看書都懶得陪,連念書給小孩聽都懶得念,連家長自己都沒有愛看書和愛學習的態度了,小孩怎麼可能會有愛看書和愛學習的態度?」

然後,那個推銷員覺得被我問得很煩,就匆匆告辭,不推銷了。

我覺得,那個推銷員去做這個工作已經誤入歧途了,不去賣書,跑去賣什麼識字卡片和識字DVD。如果他還要繼續跟我辯論下去的話,我認識很多賣書的業務員,倒想拉他一把介紹他去賣書呢!

其實,我也有用卡片教我的小孩,但我用的是成語卡,目的不是教小孩認字和念成語,而是用成語卡來幫忙我說故事,讓他知道這個成語。

我的用法是,例如:拿一張「愚公移山」的成語卡,對小孩說:

「我今天要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愚公移山》。很久以前,有一個老爺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所以,這個故事就叫做《愚公移山》。」

又例如:拿一張「人面桃花」的成語卡,對小孩說:

「我今天要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人面桃花。,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做崔護,有一天他去考試,考得不好,心情很糟糕,就去郊遊,走著走著,看到一棟開滿桃花的大房子---------------。所以,這個故事就叫做《人面桃花》。」

如果拿到沒有故事的成語卡,或我不知道故事的成語卡,我就自己編一個故事,還可以邊說邊演。

例如:拿一張「十萬火急」的成語卡,對小孩說:

「我今天要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十萬火急》。有一天,我在逛百貨公司的時候,突然覺得肚子好痛,好想上廁所。我好不容易在一樓找到廁所,沒想到門口卻大排長龍。哇!好急喔!怎麼辦?只好去二樓找廁所。到了二樓,廁所正在打掃不能使用。哇!好急喔!怎麼辦?只好跑去三樓找廁所。(這個故事要邊說邊演才有趣)--------------- 哇!快忍不住了啦!好急好急喔!好像有十萬把火在我的後面追我,就快要燒到我了啦!真是『十萬火急』啊!---------------  呼~ 好險好險!最後終於在十樓找到可以用的廁所,我終於可以舒舒服服上廁所了!所以,這個故事就叫做《十萬火急》。」

我用這種方式邊說邊演一次「十萬火急」的故事給我的小孩晉緯看,沒想到他在那之後的一個月內,自己竟然演了十幾個不同版本的「十萬火急」的故事給我看,並且造了十幾句「十萬火急」的造句給我聽。

這樣的反應,不就表示他知道了、會用了,而且還能觸類旁通了。

用這種說故事的方式教「十萬火急」這個語詞,難道不會比叫他每天看著識字卡片念幾十遍「十萬火急」,來的更有趣又更有效果嗎?

教育,是要有意義的,是要能啟發孩子的創造、思考、推理、想像能力的,是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教育,不是機械式的,不是用訓練狗的方式來教的,不是要扼殺孩子的創造、思考、推理、想像能力的,不是要發揚光大孩子的模仿、記憶、朗讀、背誦能力的,不是要讓孩子討厭閱讀以致於一看到書本就退避三舍的。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背多分」,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諾貝爾得獎者」,「背多分」與「諾貝爾得獎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創造、思考、推理、想像能力的有無。

我曾經在媽媽play看到有個學齡前小男孩超級會認字,每次在說故事時間,小樺老師每翻開故事書的下一頁,全部的小孩都瞪大眼睛看著書上的圖畫,有些小孩從上看到下,有些小孩從下看到上,有些小孩從左看到右,有些小孩從右看到左,有些小孩從中間看到旁邊,有些小孩從旁邊看到中間,不管他們用什麼方式看,都表示他們正在找線索,企圖拼湊想像創造這一頁的故事劇情。

只有那個很會認字的小男孩,什麼圖畫都不看,只顧著搶在老師念出這一頁的故事內容前,先大聲念出這一頁裡的每一個字。

學齡前孩子,聽故事時,能專心欣賞繪本故事書裡的圖畫,就表示他們正在組織他們的創造、思考、推理、想像的能力。

家長想讓孩子能自己看書念書,不想再辛苦的念書給孩子聽,於是,跳過讓孩子看圖畫的階段,直接教孩子認字。

這種做法,等於在教孩子直接從文字找答案比較快,讓孩子從小就習慣於懶得看圖找線索的不用思考的閱讀模式。

幼兒會認字不等於愛看書。認字、讀字是一般大人的閱讀模式,而幼兒天生就有他們自己的閱讀發展模式。


家長只要順應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順序,來看待閱讀這件事,提供孩子源源不絕、隨手可得的書本,並有耐心的陪孩子看圖看個幾年,有恆心的念書給孩子聽,孩子自然就會愛上書本這個玩意兒,以及愛上看書這件事情。

這是非常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孩子還沒爬夠就要他學走路,以後走路四肢不協調常常跌倒去看醫生,醫生還不是說要讓他再重新趴在地上爬以訓練他的感覺統合能力。

寶寶喝母奶還沒喝夠就要他斷奶,被迫跟最依賴的母奶分離,會讓寶寶產生更大的心理焦慮與不信任感,導致妳想讓他早點獨立他反而黏妳更久。

幼兒看圖畫還沒看夠就要他學認字直接看文字,妳想讓他早點自己能看書,他從小被訓練只看超級無趣的方塊字,等到真正上了學後會覺得「夠了!不要再叫我看書了!我不想再看這麼多字!書本是個無聊的東西!」孩子會覺得文字與書本很無趣,不想再碰文字與書本。

 

還好,晉緯的「念書給我聽」的舉動只是曇花一現,幾次之後,他就不喜歡了,就對我說:「媽媽!妳念給我聽,妳念書比較好聽,我想看圖就好了!」

arrow
arrow

    愛葳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